日前,有金华市民拨打12345热线反映,小区内小学生每天放学回家有跳绳打卡活动,晚上跳绳影响小区居民生活,要求所在学校告知学生跳绳可到小区楼下跳,时间不要太晚。
对此,当地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回复:对小学生放学后居家锻炼并没有硬性打卡任务要求,如要进行体育锻炼,会教育学生注意锻炼时间与场地。学校已通过班主任、体育老师提醒学生,居家锻炼尽可能去户外,并注意锻炼时间,合理选择锻炼方式,做到不影响他人休息、生活。

这条投诉,却让不少家长产生共鸣:孩子上学后,“打卡式”作业太多,家长苦不堪言。
特别是需要录制视频的任务,例如上文提到的跳绳,有家长表示,一分钟跳绳,拍下来不达标,就要不停重拍,直到达标。

“帮孩子完成家庭作业打卡,没个把小时完不成,有的还要拍照、拍视频上传,真比我上班还累。”新学期开学已有1个半月,有多名家长反映,老师布置的打卡任务要求具体,花样繁多,家长疲于应付,希望学校能给家长减负,少给家长布置打卡留痕式家庭作业。
金华市民李女士的孩子今年从幼儿园升至小学一年级,学校留给家长的打卡任务五花八门:安全打卡、跳绳打卡、写字打卡、阅读打卡……
在班级群中,老师一天之中就布置了7项家庭作业,其中数学作业就有4项,要求书写、读题等等,其中要求孩子们夹花生的实践类型作业,老师布置得十分具体:一颗一颗夹,边夹边数,夹出1颗一堆,2颗一堆……10颗一堆,知道1到10数字所表示的具体数量。
“老师确实是蛮认真负责的。”李女士说,小学一年级正是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刻。作为家长,她也非常理解老师的初衷。但是,要求作业要在班级小管家的小程序中以视频方式提交,还备注了22:00前,确实挺折腾人的。

社交平台上,被“打卡式”作业困扰的家长不少。
有网友说自己一年级小学生对录视频特别抗拒,评论区网友支招:把手机拿个支架摆着,一直录,最后剪辑出来。网友却觉得压力更大了,还要剪辑。


假期更是“打卡式”作业布置的高峰期。


对于学校布置的打卡式家庭作业,家长意见不一:有家长认为,家长通过打卡,可以督促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培养孩子自律的习惯,增强家校联系互动。
也有家长觉得,工作之余,还要时刻关注家长群消息,按时按点督促孩子完成打卡,增加了家长负担、压力。
还有家长吐槽,有时候打卡任务过多,特别是一些要求上传视频的摆拍任务让人生厌,如要求孩子沉浸阅读,却又要上传亲子阅读视频、照片,这会让孩子分心,难以保证阅读质量,更有甚者,要求孩子“每日运动打卡”,家长刚拍下视频、照片,孩子就停下脚步,似乎已经习惯打卡是“表演给老师看”,打卡这样的家庭作业也成了“家长作业”。 幸运飞艇计划
对此,也有一线教师向记者袒露心声,表示有的时候其实老师自己也不想这样。事实上,当打卡成为硬性指标,给家长布置任务、统计数据、通报未完成打卡人员名单……这些工作同样占用了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我所在的初中在本地是名校,面临升学压力的情况下,不可能放松对课后作业的管理。”一位初中老师说,“有的时候你一周布置7份家庭作业,看去就是比布置6份作业的老师更负责。说得直白些,家长私下也在比,如果你的班级一天到晚也没什么家庭作业,而别的班级都在卷,家长更焦虑。”
本来是为了孩子更自觉,结果却事与愿违。此前,《家庭教育杂志》曾对此做过一个调查。
幸运飞艇计划 发现很多时候,学校方面表示,“打卡”多是非强制性的要求,主要是为了学生的习惯培养。但一位二胎妈妈表明,虽然学校没有强制要求,但她为了两个孩子的全面发展,寒假完成了学科类、体育类、实践类等各种“打卡”任务总计240余次。
很多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得到全面发展,希望孩子成为群里“别人家的孩子”,所以对“打卡”作业非常紧张。此外,线上“打卡”任务使家校的责任边界变得模糊不清。
对此,专家建议学校应该在学生自主管理和作业价值上下功夫。避免过度“打卡”,更注重激发孩子的学习内驱力。同时,也要加强家校沟通,学校定期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减轻家长的育儿焦虑感,让孩子在基础发展之上“长板更长”。
对于“打卡式”作业
你有什么故事或想法?
来源:升学宝
(来源:钱江晚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转载请注明来自Nkqfj,本文标题:《家庭教师汉化破解版(这项作业太难了每晚被邻居投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