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吴书·陆绩转》文言文
陆绩,字公纪,是东吴时期吴郡吴县人。他的父亲陆康,在汉末担任庐江太守。陆绩六岁时,在九江见到了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他,陆绩则偷偷地将三枚橘子揣在怀里。离开时,橘子掉在地上。袁术问他为何这样做,陆绩跪着回答说:“我想把橘子带回家给母亲品尝。”袁术对他的诚实感到惊讶。
豫自知亡日,乃为辞曰:“有汉志士吴郡陆绩,幼敦《诗》、《书》,长玩《礼》、《易》受命南征,遘疾遇厄,遭命不幸,呜呼悲隔!”又曰:“从今已去,六十年之外,车同轨,书同文,恨不及见也。” 年三十二卒。长子宏,会稽南部都尉,次子睿,长水校尉。 《三国志·吴书·陆绩转》文言文 陆绩字公纪,吴郡吴人也。
典源出处 《三国志·吴书·陆绩传》:“陆绩字公纪,吴郡吴人也。父康,汉末为庐江太守。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橘,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欲归遗 (wei) 母。’术大奇之。
三国志.吴书.张昭传翻译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⑴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⑵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
三国志吴书翻译
1、《吕蒙》出自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译文如下:吕蒙字子明,汝南郡富陂县人。少年时南渡长江,依附姐夫邓当。邓当是孙策的部将,多次讨伐山越族。吕蒙十五六岁时私自跟随邓当去攻击敌军。当时邓当部下一个官吏认为吕蒙年纪小而轻视他,说:“那小子有什么能耐?这是想拿肉来喂老虎而已”。
2、古代,升堂拜母是一种大大加深友谊的行为表现,如孙策周瑜),与(吕蒙)结为好友(古代朋友两字本不同义,不过到三国时代两字已基本合意,和今天的朋友差不多了)才告别。
3、《三国志·吴书》部分段落翻译如下:孙权任命吕蒙为南郡太守,并封他为孱陵侯,同时赏赐给他一亿钱和五百斤黄金。但吕蒙坚决不接受这些黄金和钱财。孙权没有同意他的请求,然而封爵的命令还未正式颁发,吕蒙的病情就突然加重了。
4、诸葛恪字元逊,瑾长子也。少知名。弱冠拜骑都尉,与顾谭、张休等侍太子登讲论道艺,并为宾友。从中庶子转为左辅都尉。恪父瑾面长似驴。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长检其面,题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竺益两字。因听与笔。恪绩其下曰:”之驴。“举座欢笑,乃以驴赐恪。
5、《三国志·吴书·张昭传》 原文 : 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也。少好学,善隶书,从白侯子安受《左氏春秋》,博览众书,与琅邪赵昱、东海王朗俱发名友善。弱冠察孝廉,不就。与朗共论旧君讳事,州里才士陈琳等皆称善之。刺史陶谦举茂才,不应,谦以为轻己,遂见拘执。昱倾身营救,方以得免。
三国志——吴书的翻译(别搞错了,我要的是下面的)
1、又有一次丢失了盛水的金马盂,查出偷窃者,原来是自己手下人干的,孙登不忍心重罚他,只叫他来责备了一番,遣他永远回家,并令身边的人不要张扬。当初,孙登的生母地位低贱,徐夫人对他从小就有养育之恩。后来徐夫人因为妒嫉被黜废置吴郡,而步夫人最受孙权宠爱,步氏有所赏赐,孙登不敢推辞,但只是跪拜领受而已。
2、如今贼寇还未平定,而我常有行军打仗的任务,把公文处理的事务全部托付给你们两位,你们应当监督管理好各个部门,纠正揭发他们的错误。你们在本职范围内,处理公务,签署公文。如果有奸诈欺骗的行为,我最终不只会加以鞭抽杖击的处罚,你们应各自尽心尽力,不要成为众人中先犯错之人。
3、后来有一天与吕蒙相见时又侮辱他。吕蒙非常愤怒,拔出刀就杀了那个小吏,然后逃走。后来通过校尉袁雄去自行投案,袁雄趁机替他说情,孙策召见了他,觉得他非同寻常,就接纳他并安置在自己身边。几年后,邓当去世,张昭举荐吕蒙代替邓当,任命为别部司马。
4、吕蒙)为部下赶制了红色的衣服和绑腿布,到了(孙权)检阅的时候,阵列鲜明,士兵训练有素。孙权见了非常高兴,于是增加了吕蒙的兵员。黄祖听说陈就战死了,便弃城逃走,吕蒙派兵追击捉住了他。(吕蒙)又劝说周瑜分三百人用木柴截断险峻的山路,等敌人弃马逃走时便可得到他们的马匹。
5、全琮,字子璜,来自吴郡的钱唐。他的父亲全柔是孙氏的宿将。当时,中州的士人为了躲避战乱,纷纷南迁,投靠全琮。全琮倾尽家财,资助这些士人,不论贫富,一律平等相待,因此在远近闻名。后来,孙权任命全琮为奋威校尉,授予他数千兵马,命他讨伐山越。
6、诸葛恪字元逊,是诸葛瑾的长子。他幼年就出了名.二十岁时授任为骑都尉,和顾谭、张休 等人侍奉太子孙登研讨学业术艺,一同做太子的宾客朋友。他从中庶子调任左辅都尉。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脸长像驴,孙权大规模聚会众臣,让入牵了一头驴进来,在驴脸上贴了个很长的标签,题写作诸葛子瑜。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翻译
1、《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昌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看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日:“临时施宜。
2、总而言之,吕蒙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处于何种境地,都应该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充实自己。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实现自我超越。
3、《吕蒙》出自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译文如下:吕蒙字子明,汝南郡富陂县人。少年时南渡长江,依附姐夫邓当。邓当是孙策的部将,多次讨伐山越族。吕蒙十五六岁时私自跟随邓当去攻击敌军。
4、《三国志吕蒙传》翻译吕蒙字子明,祖籍汝南富陂。年少时去南方,依附姐夫邓当。邓当是孙策手下的将领,多次参加讨伐少数民族政权山越的战斗。吕蒙十五六岁时,偷偷跟随邓当参加战斗,邓当发现以后大吃一惊,大声指责吕蒙,让他回去,吕蒙不肯。回去后,邓当向吕蒙的母亲告状,吕蒙的母亲很生气,要惩罚吕蒙。
5、译文 吕蒙字子明,祖籍汝南富陂。年少时去南方,依附姐夫邓当。邓当是孙策手下的将领,多次参加讨伐少数民族政权山越的战斗。吕蒙十五六岁时,偷偷跟随邓当参加战斗,邓当发现以后大吃一惊,大声指责吕蒙,让他回去,吕蒙不答应。
江东双璧《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主要记载了周瑜一生的经历和事迹,以下是关键内容:出身与早年经历: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家族背景显赫,从祖父及父亲均为高官。年轻时姿貌出众,与孙策交情深厚,曾将道南大宅让给孙策居住,并升堂拜母。辅佐孙策与袁术时期:跟随孙策攻打横江、当利等地,皆获胜利。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从祖父景,景子忠,皆为汉太尉。父异,洛阳令。瑜长壮有姿貌。初,孙坚与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兴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
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周瑜这一计划,非常有战略眼光。孙权当即表示同意。周瑜想赶回江陵,做出征的准备工作。半途染病,死于巴丘(今湖南岳阳。一说死庐陵巴丘,今峡江县巴邱镇),死时年仅三十六岁。周瑜一死,孙权感到痛折股肱。
孙权闻言大喜,对周瑜说:“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陡忌二袁、吕布、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台,此天以君授孤也”(《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当夜,周瑜为了坚定孙权的信心,消除他的疑虑,又单独进谒。
统率部卒。周瑜从父周尚为丹阳太守,周瑜去看望,时孙策入历阳(今安徽和县西北),将要东渡,写信给周瑜。周瑜率兵迎接孙策,给他以大力支持。孙策十分喜悦,说:“吾得卿,谐也”(《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转载请注明来自Nkqfj,本文标题:《三国志吴书(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