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塔啦,回家喽!”
10月28日
大雪即将封山
伴随着视频主人公的一声呼喊
黑龙江加格达奇大兴安岭“看火人”
历经8个月的防火任务圆满完成
瞭望塔生活终于结束
明年3月,他将再次上塔
相约“来年春天再会”!
一台机器,一年三季
瞭望塔上,守护林海
与星辰为伴,与森林共处
这是一份怎样神秘的工作?
《工人日报》小编
带您从过往报道中“穿越林海”
领略其中的酸甜苦辣
日出上塔,日落下塔
“一座塔、一架镜、一部对讲机,一整个世界。”54岁的孙立森这样描述守塔的日子。
在大兴安岭浩瀚林海,当第一缕晨光穿透薄雾,作为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阿木尔林业局一名瞭望员,孙立森已沿着陡峭的铁梯,攀上24米高的瞭望塔。
图源:极光新闻客户端
日出上塔,日落下塔。孙立森守塔的生活极其简单:观测、记录、汇报、吃饭、睡觉,循环往复。“我的任务就是盯紧这片林子,第一时间发现火情、烟点,哪怕一丝异常。”孙立森搓了搓被晨露打湿的手,熟练地调试着望远镜,目光投向远方,连绵起伏的山峦被浓绿的森林覆盖。
人工瞭望依然不可替代
瞭望塔是森林防火监测网络的关键节点,一般建在高山顶。孙立森脚下的山海拔803米,有个美丽的名字“海亚鲁山”。
在卫星监测、无人机巡护等现代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因其直观性、即时性,特别是对复杂地形、特殊天气条件下火情的精准判断能力,人工瞭望依然不可替代。
“烟和雾如何分辨?烟是有‘根’的。”练就了“火眼金睛”的孙立森,早已将视线范围内的山形地貌、沟壑走向、植被分布烂熟于心。 幸运飞艇开奖结果
在海亚鲁山山顶的“云端哨所”,孙立森守护着周边7.3万公顷的茫茫林海,是名副其实的“森林之眼”。
通过学习写作来打发孤寂感
每年林区进入春季防火期后,孙立森进山守塔。防火攻坚期,孙立森绷紧了神经,每隔十几分钟,甚至几分钟就会瞭望一次。在瞭望塔兢兢业业工作,24年如一日,孙立森发现并及时处置森林火警7起,保护了森林资源安全。
“与外界联系主要靠电台,电台一关就与世界失去了联系。夜晚,只有风声、偶尔的兽鸣。”谈及早年守塔的体验,孙立森对山顶生活的艰苦不谈,却对难熬的孤独感刻骨铭心。
图源:极光新闻客户端
通过学习写作来打发孤寂感,孙立森望着头顶璀璨的星河和脚下沉睡的林海,用一字一句写诗歌、写林业工人的故事。如今,孙立森出版了小说集《雪岭》。
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地处我国最北、纬度最高的边境地区,是国家重点国有林区和天然林主要分布区,总经营面积798万公顷。作为森林防火的第一道防线,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827名瞭望员,像孙立森一样默默守护着祖国北疆的绿色屏障。
图源:中国新闻网
在内蒙古科右前旗索伦林场,也有一座建在海拔1153米高山上的瞭望塔,这是瞭望员王庆文的“空中办公室”。瞭望塔有90级塔梯、20米高,每隔20分钟,王庆文就要爬上瞭望塔观察火情。
上山近20年的“林二代”
王庆文是“林二代”,38岁那年上山,父亲也在当年下山。今年,他已经56岁。
王庆文告诉记者,护林员是森林防火“打早、打小、打了”的关键,要在24小时不间断地瞭望,即便是雨季,晚上也要定时起来瞭望几次。
准确分辨方位是每名护林员要练的本领,如果报错一个山头、一个沟叉,山下扑火队员可能就要延误扑火时间。
误差不超过50米的“活地图”
王庆文所在瞭望塔的瞭望半径达50多公里,覆盖林区面积超13万公顷。在当地,王庆文被称为“活地图”,发现烟火点时,他报告给林场指挥部的火情地点误差不超过50米。
索伦林场场长肖永峰告诉记者,索伦林场已多年无人为火发生。“基本上刚冒烟,我们扑火队员就上去了,可以说这都是护林员的功劳。”
“林场夏季防雷火,秋冬春季防其它火情。”年复一年的瞭望,让王庆文总结出了一套火情鉴别经验。“树起火冒黑烟,草起火冒白烟,雾起来发散没‘根’。”
离不开世代守护的林子
图源:中国新闻网
除了瞭望火情还要巡视山林,最多时,王庆文一天巡视了6次,走了30多公里路。“早都记不清走坏了多少双鞋。”
值守岗位的17年里,王庆文有12年时间都独守深山。2019年,为了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瞭望塔工作人员变成了4位,王庆文也终于有了伴。大家两两搭班,轮换着上山。
“东北人讲究‘守家待地’,没有林子就没有我。”王庆文说,有人劝他干点别的,可他却说,他离不开世代守护的林子,“往大了说,是在守护国家的生态屏障。往小了说,就是守好自己的家。”
亲眼见证山里生态保护改善
“最大的难题莫过于吃水。”王庆文告诉记者,过去吃水靠马驮,现在吃水靠三轮车往山上运。遇恶劣天气,需要背30多斤水桶爬到山顶。“接雨水、化雪水是常有的。”
得益于生态保护,这几年山里兔子、狐狸、野猪等动物多了起来,王庆文巡查过程中也随时记录着出现的野生动物种类、数量和动态。
“看着这片土地焕发勃勃生机,我觉得这辈子值得!”冬日的巡山路天寒风大,越往林子深处走气温越低。王庆文裹紧棉衣,继续前行。
2014年4月1日,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成千上万的林业工人从此由砍树人变为护林人。停伐十余年,“新林人”不仅见证了林区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迎来自己的新天地。
停伐以后,生活也更好了
何喜艳是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阿木尔林业局龙河林场龙河管护站的一名管护员。“我的父亲、爷爷都是林区职工。”何喜艳对林区有着浓厚的感情,也见证着林区几十年来的变迁,“尤其是停伐以后,变化天翻地覆”。
“2010年我刚到管护站时,附近的林子才一人高,如今仰头都看不见树梢,长了三倍不止。”何喜艳感慨,停伐十年,林子更密了,野生动植物资源更丰富了,生活也更好了。
每年进入春季防火期,何喜艳都会来到管护站,开始长达近10个月的护林工作。她说,近些年,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显著提升,林区职工的生活水平也有明显改善。
林区特产打开了新销路
大兴安岭资源丰富,以往何喜艳和职工们采回来的山产品吃不了,只能剩下,如今旅游产业的火爆,也为林区特产打开了新销路。
图源:新华每日电讯
为了破解林下产品“酒香巷子深”的难题,林业局找专人免费为何喜艳等职工培训电商业务、购置直播设备,让职工利用业余时间创业增收。“靠着直播售卖林产品,我每年能增收2万多元。”何喜艳笑着说。
后来,何喜艳发现网友对林区近年来的变迁很感兴趣,“我就一边讲故事,一边推介产品,慢慢就掌握了直播的节奏”。何喜艳说,林子就是她的底气,如今她录制的短视频发布后浏览量常常高达几十万,直播也有数百人观看。
幸运飞艇人工计划 (综合来源:极光新闻客户端、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社抖音账号、中国新闻网、新华每日电讯等)
来源: 工人日报
转载请注明来自Nkqfj,本文标题:《你我当年破解版免登录(历经8个月)》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