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大脑攻略(如何用一张网给汽车装上最强大脑)

超级大脑攻略(如何用一张网给汽车装上最强大脑)

admin 2025-10-27 热文 2 次浏览 0个评论
如何用“一张网”给汽车装上“最强大脑”?如何用“一张网”给汽车装上“最强大脑”?如何用“一张网”给汽车装上“最强大脑”?如何用“一张网”给汽车装上“最强大脑”?如何用“一张网”给汽车装上“最强大脑”?

近日,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在京举行,“车路云一体化”阶段性成果发布、十大功能场景落地,不仅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注入中国动能,更清晰勾勒出一幅“网联赋能智能”的产业新图景。在这场汽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革命中,“一张网”不再是简单的通信基础设施,而是支撑车辆从“交通工具”升级为“智能终端”的神经中枢;“最强大脑”也并非单一车载芯片的算力跃迁,而是车、路、云、人多维协同催生的智慧决策能力。

政策发力

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汽车产业与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政策导向作为引领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不仅强化了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也通过标准制定、安全监管、基础设施建设与试点示范等多项措施,全方位推动智能网联汽车高质量发展。

在国家战略层面,智能网联汽车已被视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以及与人工智能、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的关键载体。在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工信部宣布将组织编制“十五五”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统筹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为2026年及以后的产业升级提供系统性指引。同时,工信部明确表示,将深入推进“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支持共建可信数据空间,促进基础设施与汽车产业的协同创新。“车路云一体化”已确立为中国特色的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路径。这一技术路线强调车、路、云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相较于单纯的单车智能,更注重系统化解决方案。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应用,标准制定与准入管理成为政策发力的重点领域。近年来,相关部门加快了相关法规标准体系建设,通过明确技术要求和准入门槛,引导产业有序发展,确保产品安全与可靠性。截至目前,工信部累计发布国家及行业标准88项,牵头制定自动驾驶系统、测试场景等近10项国际标准,为技术落地提供了规范框架。

在产品生产方面,发布了《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准入审查要求》《道路机动车辆产品准入审查要求》等文件,构建了“企业能力+产品安全+全周期管理”的三维监管体系。在测试场景方面,由我国牵头制定的国际标准ISO 34505:2025《道路车辆 自动驾驶系统测试场景 场景评价与测试用例生成》明确了测试场景暴露率、复杂度、危险度等评价指标的判定要求。在国际参与方面,深度参与联合国WP.29法规协调,积极参与并主导了多项国际标准(ISO)及联合国法规的制定,推动“中国标准”深度融入全球体系。这些标准不仅涉及技术性能指标,还包括功能安全、信息安全、数据安全等关键领域,为产品研发和市场准入提供了明确依据。

技术突破

在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车路云一体化”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概念,而是已然落地生根生长的技术体系。它正是回答“如何用‘一张网’给汽车装上‘最强大脑’”这一问题的核心答案。这个“最强大脑”的奥秘在于,它并非禁锢于车内的单一芯片,而是一个通过高速网络,将车的感知、路的智慧、云的算力融为一体的“分布式超级计算机”。

路的智慧,赋予了汽车超越视觉的感知能力。传统的自动驾驶依赖车辆的传感器,但其视野总有盲区。而“车路云一体化”通过在路口部署的智能化路侧单元(RSU),依托5G和C-V2X(车用无线通信技术),将红绿灯状态、路口穿行的行人、被遮挡的来车等关键信息实时发送给车辆。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目前我国在20个城市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全国累计开放测试示范道路超3.5万公里,部署智能化路侧单元超过1.1万套,这是实现高级别自动驾驶的基石。

云的算力,构成了驱动整个系统持续进化的“智慧中枢”。单车智能无法处理海量数据并进行复杂决策,而在“车路云一体化”架构中,每一辆车在行驶中产生的海量感知数据,通过5G网络实时汇聚到云端。云端利用其AI算力对数据进行融合、处理与分析,实时生成、更新高精度地图,训练出更优化的驾驶决策模型。随后,这些升级后的全局信息再通过网络下发到每一辆车辆去执行。

车的感知,在“网”的协同下变得更加精准与高效。位于路侧的边缘计算节点则像是神经系统远端的神经末梢,负责处理对时效性要求极高的本地任务。它可以根据实时路况,协调一个路口所有车辆的通行次序,实现有序协同通过。这将部分算力需求从车辆转移至网络边缘,降低了对单车硬件的要求,也让驾驶行为从个体孤立决策转变为系统全局优化下的协同行动。

此外,交通信号灯信息服务、交通事件信息预警、协同式弱势交通参与者避撞、协同式自动紧急避撞等十大功能场景的落地应用进一步验证了技术成熟度。这些场景的实现,不仅依赖车载传感器的本地计算,更倚仗“车路云一体化”网络的协同决策,让城市交通系统从“被动反应”迈向“主动智能”。

应用升级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应用正经历从政策试点到规模化商业落地的关键转型,其发展路径呈现“技术突破—场景验证—生态重构—商业闭环”的清晰脉络。这一进程既依托“车路云一体化”技术体系的成熟,也受益于政策、产业、市场的协同驱动。 幸运飞艇网址

2024年,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启动“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覆盖北京、上海、重庆、深圳等20个城市及联合体,标志着产业从技术验证转向规模化部署。试点城市通过“架构统一、标准互通”的云控平台建设,实现了车端、路端、云端的协同。截至2025年10月,试点城市已建成超3.5万公里测试道路,部署超1.1万套智能化路侧单元(RSU),发放测试牌照超1万张。

北京市在亦庄率先规划建设全国首个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围绕“车路云网图”五大要素,开展“车路云一体化”系统关键技术验证,系统推进“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实时的云、可靠的网和精确的图”五大专项建设,搭建城市级工程试验平台,目前已实现全市600平方公里“车路云一体化”基础设施覆盖。广州南沙区规划投入300辆自动驾驶乘用车,设立1000个运行站点,覆盖单向里程1700公里的测试道路,开展自动驾驶城市出行服务试点。深圳建成智能网联汽车监管平台,通过全链条全周期监管体系,实现对全市道路风险进行动态评估。此外,通过这一平台,管理者能够实时掌握智能网联汽车运行情况,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为“车路云一体化”大规模应用提供保障。

幸运飞艇168 随着技术成熟度提升,商业落地进入加速期。在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表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快速提升,2025年1至7月,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L2级)的乘用车新车累计销售775.99万辆,渗透率达62.58%,5G和蜂窝车联网(C-V2X)装配量超过300万辆。

同时,我国还积极探索和实践“车路云一体化”的系统性方案协同测试。为了推进该技术的落地,业内启动了“车路云一体化”中外车企协同开发测试行动。目前,已有7家车企计划将“车路云一体化”技术加入2026年的量产车型。

机遇与挑战并存

智能网联汽车的迅猛发展,不仅重塑着出行产业,更为信息通信业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场景革命。这片新蓝海广阔无垠,但航路之上亦存在亟待规避的“暗礁”。

从机遇层面看,智能网联汽车为信息通信业开辟了价值倍增的全新战场。第一,网络连接从可选服务转变为必需服务。智能网联汽车是实现5G-A乃至6G技术价值的最佳载体。其对超低时延、超高可靠通信的刚性需求,将为运营商和设备商带来巨大增量空间。第二,算力与AI成为关键支撑要素。汽车的“最强大脑”本质是云端和边缘侧的算力与算法。车端感知、路侧决策、云端训练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分布式计算范式,刺激对边缘数据中心、AI服务器、高性能芯片以及大模型训练服务的需求。第三,数据要素成为关键战略资源。智能网联汽车产生的实时、高价值数据是构建智慧城市、发展数字孪生、优化保险模型的基石。信息通信业在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与分析全链条中占据枢纽位置,有望从单纯提供传输通道的服务商,升级为数据要素价值的挖掘者和运营者。

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行业的健康发展仍面临瓶颈。首先是基础设施的碎片化。当前各试点城市在路侧设备标准、数据接口协议上存在差异,容易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跨区域服务的割裂,既影响了用户的无感体验,也阻碍了全国市场的互联互通。推动标准统一与互联互通,是信息通信业与汽车产业必须携手解决的当务之急。其次是商业模式尚未成熟。高达数万亿的路侧基础设施投资由谁主导、如何回收?用户是否愿意为“车路云一体化”服务付费?目前清晰的商业模式尚未完全跑通。这要求产业各方探索多元化的盈利机制,证明投资的长期价值。最后是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完善。当事故发生时,责任在车主、汽车制造商、软件算法提供商还是路侧设施运营方?车辆采集的涉及国家安全与个人隐私的数据如何合规处理?这些法律制度层面的空白成为产业发展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亟须加快立法与监管进程,为产业发展提供清晰的制度保障与规范指引。

(李瑞璐 郭小月)

来源: 人民邮电报

转载请注明来自Nkqfj,本文标题:《超级大脑攻略(如何用一张网给汽车装上最强大脑)》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