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三国初期的历史
1、三国(狭义220年-280年,广义184年、190年或208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有曹魏、蜀汉、孙吴三个国家。汉末三国战争不断,使得人口下降,经济受损,三国皆重视经济发展。由于战争需求,各种技术都有较大发展。三国时期开始的时间学者各有不同见解,一般分成狭义及广义。
2、三国时期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主要存在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形成过程:赤壁之战: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这一战役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形。曹丕称帝: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建立魏国,标志着三国历史的正式开始。刘备称帝: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建立蜀汉。
3、三国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
4、崛起与统一北方 初期崛起:东汉末年,曹操作为八校尉之一参与了讨伐董卓的联军。此后,曹操势力逐渐壮大。“挟天子以令诸侯”:建安元年,曹操迎汉献帝至许昌,通过控制皇帝来号令诸侯,进一步增强了自身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
《三国演义》中有哪些经典火攻战役?
1、火烧常社 :三国演义第一把火,皇甫嵩、朱儁烧张梁、张宝。剿黄巾军时候。火烧濮阳:陈宫、吕布烧曹操。争山东之时,此战曹操险些丧命。火烧乌巢,这个都知道,曹操听许攸之策火烧乌巢,大破袁绍。当时守将淳于琼好酒。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诸葛亮初出茅庐,连着两把火。
2、官渡之战是曹操集团与袁绍集团之间的巅峰对决,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第一战。在关羽的帮助下,曹操斩杀袁绍两员大将颜良、文丑,挫伤袁绍锐气。不过,袁绍兵马多,粮草充足,能够打持久战。曹操眼看就要断粮了,袁绍集团的谋士许攸前来投靠,献计夜袭乌巢。
3、官渡之战,曹操火烧袁军粮仓乌巢;赤壁之战,刘备军火烧新野;赤壁之战,孙刘联军火烧曹营;夷陵之战,东吴陆逊火烧刘备连营;诸葛亮南征,火烧藤甲兵;诸葛亮北伐,火烧上方谷。
4、公元208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领水陆大军,号称百万,发起荆州战役,然后讨伐孙权。 七月秋,曹操亲领大军十余万南下荆州,用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的话来说是“乘破袁绍之势以下荆、吴”。企图一举消灭刘表和江东的孙权,统一天下。正当曹操疾趋宛、叶之时,八月间刘表病逝。
5、赤壁之战:周瑜与曹操之间的对决,以火攻战术重创百万曹军,成为三国史上的经典战役。 官渡之战:曹操与袁绍之争,此战奠定了曹操在北方的霸主地位。 夷陵之战:刘备与陆逊之间的较量,陆逊采用火攻,导致刘备兵败白帝城。 合肥之战:孙权与张辽的对抗,张辽以其强大的军事才能震慑江东。
魏蜀吴三国争霸,为何魏国国力最强?
1、至东汉末年群雄争霸,最终势力消长形成魏蜀吴三国纷争的局面,其中曹操的魏国占据的疆土最大,人口最多,耕地面积也最大。势力最小的是刘备的蜀国,开始的时候占据成都平原、汉中平原、江汉平原等地,由于关羽没有做好与孙吴联盟关系。
2、魏蜀吴三国在不同维度各有优势,难分绝对的真正强者。曹魏:硬实力碾压群雄:曹魏可称全面型选手。占据中原九州,拥有丰富资源与大量人口,屯田制又保障了军粮供应。挟天子令诸侯使其掌握政治主动权。曹操麾下谋士与武将人才济济,官渡之战以少胜多更是展现出卓越军事才能。
3、三国后期魏国国力最强,一直发展修生养息,挤压吴国和蜀国的生存空间。吴国属于固守有余,进取不足的地理,所以基本也就是慢性死亡。蜀国国力发展不如魏国,人口不如魏国,地理不如魏国,所以诸葛亮哪怕耗尽国力也要7次征战,如果不征战,结果就是和吴国一样慢性死亡。
4、魏国毫无疑问是第一强国,但司马懿面对诸葛亮北伐只能防守,有着魏国独特的原因,甚至司马懿本身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曹魏自身政权不稳,没有余力全面消除蜀汉;蜀汉独特地理形势,易守难攻;司马懿“养寇自重”,有意为之。
转载请注明来自Nkqfj,本文标题:《三国的纷争(三国纷争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