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嵌入式大杂烩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你还在享受国内深夜撸串的安全感吗?一个中国女留学生在马来西亚的遭遇,彻底打破了这种习惯。
图片来自于网络
她花高价租住的高档公寓,本以为安全无虞,却因为深夜随手拉开的一道门缝,瞬间遭遇了长达六小时的入室抢劫和侵犯企图。
然而更让人震惊和心寒的,不是歹徒的凶残,而是当她拼尽全力保命后,当地警方给出的那句冰冷建议:撤诉吧。
国外安全区真的安全么?图片来自于网络
在国内深夜敢把背包手机随便扔桌上撸串的人,恐怕从来没想过,这种不值一提的踏实感,在世界的很多角落,竟是一种需要用命来换的奢侈品。
当国人去马来西亚留学,深知国内外安全差距的女留学生,为了保证自身的安全,选择花高价租下一间刷卡才能进出的“高档公寓”。
图片来自于网络
本以为这样就等于为自己的安全买了份全额保险,结果却还是遇上了“意外”,深更半夜的一阵敲门声,她以为是室友忘了带卡,于是随手拉开了一道门缝。
然而正是就这一道缝,让匪徒挤了进来,面对身强力壮还持械的匪徒,女留学生并没有反抗,一切都以保命为主。
图片来自于网络
可让她没想到的是,匪徒想要的不仅仅是钱,甚至还想对女孩进行强暴,这次她没有同意,而是坚决反对,甚至以自杀相威胁。
好在匪徒最后清醒了过来,没有跟进一步,但他也没有离开,而是光明正大的在女留学生的公寓内“抽叶子”。
图片来自于网络
抽到兴起,还逼着她“抽两口”,企图用毒品瓦解她最后的反抗意志,这让女孩有些逐渐感到事态有些失控。
但她没有崩溃尖叫,也没有徒劳地挣扎激怒对方,而是一边安抚对方,一边思考获救的办法,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谈判专家,在悬崖边上为自己寻找哪怕一丝一毫的生机。
图片来自于网络
“我没钱,但我可以出去给你们取。”
这句话,是她抛出的救命稻草,长达六个小时的对峙与煎熬,一场没有硝烟的心理战争,最终以三千多马币的代价画上了句点,她全身而退,捡回一条命。
图片来自于网络
钱没了可以再挣,但那六个小时的记忆,那些被强行塞到嘴边的“叶子”,那种被恶魔扼住喉咙的窒息感,会变成一道永不愈合的伤疤,刻在灵魂深处。
比歹徒更冰冷的,是那句“撤诉吧”比起这次绑架,更让这位女留学生心寒的,则是当地警方的处理方式,他们慢悠悠地告诉她,这个案子,会很麻烦。
图片来自于网络
如果抓到了人,你要一次又一次地来现场指认,一审、二审、三审……你一个快毕业的留学生,有那么多时间、金钱和精力,一次次飞回马来西亚,出席那遥遥无期的庭审吗?
图片来自于网络
更致命的拷问是,你敢吗?你敢一次次出现在那几个丧心病狂的歹徒面前,用你的指认,为他们的罪行盖章吗?谁来保证你的安全?谁能确保他们不会变本加厉地报复?
当这些冰冷的问题一个个砸过来,受害者才发现,自己寻求正义的道路,竟是一条比自救还要艰难的绝路。
图片来自于网络
最后警方给出了他们眼中“最体贴”的建议:“要不,还是撤诉吧。”这句话,轻飘飘的,却比歹徒的拳头更有杀伤力。
它将一个受害者所有的希望、信任和对法治的期待,瞬间击得粉碎。它像是在公开宣告:在这里,作恶的成本,低到可以忽略不计,这哪里是执法?这分明是在劝受害者,自认倒霉。
当“中国人”三个字成了猎物的标签为什么是她?或者说,为什么总是我们?这起案件在网上发酵后,一个令人不安的共识浮出水面:在某些海外地区,一部分“中国人”的形象,似乎已经和“行走的钱包”划上了等号。
他们被贴上标签:有钱,但不一定有势,习惯带现金,却缺乏警惕心,喜欢独来独往,出了事也往往选择息事宁人。
这种印象,就像荒野里血腥味,总能吸引来最饥饿的鬣狗,一些当地的底层劳工,在贫穷与法律意识淡薄的双重催化下,很容易将抢劫同胞的道德枷锁,换成抢劫“富裕外国人”的理所当然。
图片来自于网络
我们习惯了国内凌晨三点的安全感,把这种安全感打包进行李,以为它能在全球通用,我们低估了文明与野蛮的距离,高估了人性中的良善。
语言不通,文化隔阂,让我们在危险面前像一个孤岛,求助无门,自保乏力,我们以为的融入,可能只是漂浮在表面的幻象。
结语这起事件告诉了每一个向往远方的人,安全感从来不是任何一个国家的免费赠品,它是一种需要后天习得的能力。
图片来自于网络
它需要你放下“天下无贼”的天真,在选择留学和旅游目的地时,把治安状况的权重调到最高,了解当地法律,记住求助电话,远比多带几件漂亮衣服更重要。
图片来自于网络
更重要的,是重塑我们的安全观,不要想当然地认为,贵的就是安全的,有门禁的就是保险的,真正的安全感,源于你内心的高度警惕,和你对周围环境风险的准确判断。
参考信息
爆料人个人账号
转载请注明来自Nkqfj,本文标题:《女神自救攻略广告事件(中国女生马来西亚遭劫后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