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穿衣服,教了 10 遍还是穿反,我急得嗓门都大了,他还一脸懵!”“教孩子认时间,说‘长针指 12 是 12 点’,转身就忘,我盯着他练,自己头都快炸了!”“每天教他‘早起别赖床’,前一晚说好的事,早上照样要喊半小时,我真的不想教了!”
很多妈妈教孩子时,都会陷入 “越教越累、越累越急” 的循环:明明花了时间、费了口舌,孩子要么没学会,要么转头就忘,自己又急又自责,甚至怀疑 “是不是我不会教”,最后 “头大” 到想摆烂。
其实 “教孩子头大”,不是妈妈的问题,更不是孩子 “笨”,而是我们可能 “教得太急”(想一次教会)、“教得太复杂”(用成人逻辑讲)、“把自己逼得太狠”(追求 “必须教会”)。今天就分享 5 个 “轻量化” 教娃方法,尤其适合教孩子生活习惯(比如早起、穿衣)、基础认知(比如认时间、认物品),帮妈妈少急、少累,教得轻松,孩子也学得开心~记得转给家里带娃的人,教孩子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全家搭把手,妈妈才不用独自 “头大”!
妈妈常见误区:
一次教太多,孩子记不住:教孩子早起,同时教 “睡前收拾玩具、自己穿衣服、早起读绘本”,3 件事堆一起,孩子混乱,妈妈教得急(“怎么这件也不会!”),最后双方都累;盯着 “没学会的”,忽略 “学会的”:教孩子穿鞋子,没教 2 遍就急 “怎么还是穿反!”,没看到孩子已经能自己把脚伸进鞋里,越盯越头大;教的时候 “跳步骤”:教孩子系鞋带,直接说 “交叉绕圈穿洞”,没拆成 “先把两根鞋带捏紧→交叉一下”,孩子跟不上,妈妈更急。正确做法(附场景案例): 幸运飞艇计划
每次只教 “1 件小事”,学会再教下一件:教 “早起”:先只抓 “睡前提前 30 分钟关电视”(帮孩子收心入睡,早上容易起),等孩子习惯了,再教 “自己穿袜子”;教 “认时间”:先只教 “看到闹钟上有小熊贴纸(提前贴好),就该起床”,不先讲 “分针、时针”,孩子先记住 “贴纸 = 起床信号”;关键:把 “大目标” 拆成 “1 分钟能学会的小步骤”,妈妈不用记 “要教好几件事”,孩子也不用怕 “学不会”;孩子 “学会 1 点就夸”,不盯着 “没学会的”:教孩子穿衣服,他自己把袖子套进去了,不管扣子没扣对,先夸 “你居然自己把袖子套进去了!太厉害啦!”(妈妈少盯缺点,自己不烦躁,孩子也有信心);“慢步骤” 教,别跳步:教孩子叠衣服,先做 “第一步:把衣服铺平”,等他会铺平了,再教 “第二步:把袖子往中间折”,每步等孩子熟练了再往下走(妈妈不用 “回头补教”,少返工就少头大)。案例:朋友以前教孩子早起,同时教 “睡前收拾玩具、自己穿衣服、定闹钟”,每天教得头大。后来改成 “先只教睡前关电视”,孩子习惯后,自己会主动说 “妈妈,该关电视准备睡觉了”,朋友没那么急,后续再教穿衣服,反而顺利多了 —— 教得少,妈妈和孩子都轻松。
妈妈常见误区:
对着孩子讲 “大道理”:教孩子早起,说 “早起才能不迟到,迟到老师会批评”(孩子不懂 “老师批评” 的严重性,听完没反应,妈妈觉得 “教了白教”);用 “复杂术语” 教:教孩子认颜色,说 “这是天蓝色、那是米白色”(孩子记不住这么多 “色名”,妈妈重复几遍就急了);不结合孩子的兴趣:教孩子数数,让他 “从 1 数到 10”,孩子觉得无聊,妈妈逼他数,自己越教越头大。正确做法(附场景案例):
把 “道理” 换成 “孩子的兴趣”:教早起:孩子喜欢奥特曼,说 “早上 7 点起床,就能跟妈妈一起拼 5 分钟奥特曼积木,再去吃早餐”(用他喜欢的事当 “诱饵”,比讲 “不迟到” 管用);教认颜色:孩子喜欢吃草莓,说 “这件衣服是草莓红色的,跟你昨天吃的草莓一样颜色哦”(结合他熟悉的东西,记起来快);用 “游戏 / 互动” 代替 “硬教”:教数数:玩 “吃饼干数数”,吃 1 块饼干数 “1”,吃 2 块数 “2”,孩子边吃边数,不觉得是 “学习”;教穿鞋子:玩 “找朋友”,说 “左边的鞋子要找左边的脚朋友,右边的鞋子要找右边的脚朋友,我们帮它们找到朋友吧”;不说 “你要学”,而是 “我们一起玩”:教孩子认时间,不说 “来,妈妈教你看时间”,而是说 “我们一起看看,闹钟上的小鸭子(贴的贴纸)有没有出来,出来了我们就去玩哦”(减少 “学习压力”,妈妈不用 “逼他学”,自然不头大)。案例:我教女儿认 “起床时间”,以前说 “长针指 12 就是 7 点”,她总忘。后来我在闹钟 7 点的位置贴了她喜欢的佩奇贴纸,说 “佩奇出来了,我们就起床找佩奇玩偶玩”,现在她每天会主动看闹钟:“妈妈,佩奇出来啦!”—— 用她的方式教,不用重复说,自己也不用急。
妈妈常见误区:
追求 “孩子必须学会”:教孩子叠衣服,教了 3 天还叠不整齐,妈妈急得说 “怎么教不会!你用心点行不行!”(自己逼自己 “教到完美”,没做到就焦虑);孩子 “做得慢” 就替他做:教孩子自己穿衣服,他穿了 5 分钟还没扣好扣子,妈妈说 “算了算了,我帮你穿!”(没给孩子练习机会,下次还是不会,妈妈更累);拿 “别人的孩子” 对比:“你看隔壁小明,教 1 遍就会穿衣服,你怎么教这么多遍还不会!”(越对比越觉得 “自己教得差”,头更大)。正确做法(附场景案例):
接受 “孩子要学很多遍才会”:教孩子早起收拾玩具,允许他 “每天只收拾 1 个”,不说 “怎么只收拾 1 个”,而是说 “你今天收拾了小熊玩偶,明天我们再加上积木好不好?”(妈妈不追求 “一次到位”,自己不焦虑);“慢一点也没关系”,不替孩子做:孩子穿衣服慢,不说 “我帮你”,而是说 “妈妈等你,你慢慢穿,扣错了我们再调整”(给孩子时间,他会越来越熟练,妈妈不用 “反复教”);不对比 “别人”,只看 “孩子自己的进步”:孩子以前要喊半小时起床,现在喊 15 分钟就起,不说 “比小明慢”,而是说 “你今天比昨天快了 15 分钟,越来越棒啦!”(妈妈少点攀比,自己少头大,孩子也有信心)。案例:邻居妈妈以前教孩子自己吃饭,总嫌他吃得慢、洒得多,后来接受 “洒一点没关系”,不催也不喂,慢慢的孩子不仅吃得快了,还会主动说 “妈妈,我今天没洒饭哦”—— 妈妈松了 “必须完美” 的劲,自己不头大,孩子反而学得快。
妈妈常见误区:
教孩子时 “一点就炸”:孩子又赖床,妈妈说 “说了多少遍早起!你怎么就是不听!”(情绪上来了,越说越急,自己头大,孩子也哭);把 “教孩子的累” 憋在心里:每天教完孩子,自己偷偷生气、委屈,没处发泄,下次教更没耐心;不允许自己 “暂时不教”:觉得 “必须今天教会”,哪怕自己已经很累了,还硬撑着教,越教越崩溃。正确做法(附场景案例):
“要发火前,先离开 5 分钟”:教孩子早起,他又裹紧被子不动,你感觉要发火了,别接着说,而是说 “妈妈去喝杯水,等下再来陪你”,离开房间喝口水、深呼吸,情绪平复了再回来教(妈妈不被情绪控制,就不会越教越头大);把 “累” 说出来,别自己扛:跟老公说 “今天教孩子穿衣服,我重复了 8 遍,有点累了,等下你能不能陪他玩会儿,我歇 10 分钟?”(家人理解你的累,帮你分担,你会轻松很多);允许自己 “今天不教”:如果当天太累了,不说 “必须教完”,而是说 “今天妈妈有点累,我们明天再学穿鞋子好不好?今天我们先玩你喜欢的积木”(妈妈不硬撑,恢复精力后再教,效果更好)。案例:我以前教儿子认时间,他总记不住,我急得想发火,后来试着 “离开 5 分钟”,去阳台吹吹风,回来后换了个方式(用贴纸教),不仅没发火,儿子还记住了 —— 给自己缓冲,情绪不崩,教得也顺。
妈妈常见误区:
觉得 “教孩子是妈妈的事”:爸爸想帮忙教,妈妈说 “你教得不对,还是我来”,最后自己一个人扛,越教越头大;老人帮忙教,妈妈总 “挑错”:奶奶教孩子穿衣服慢,妈妈说 “你这样教不对,要让他自己穿”,老人不敢教了,妈妈更累;没给家人 “明确分工”:让老公 “教孩子”,没说 “教什么”,老公不知道做什么,最后还是妈妈教。正确做法(附场景案例):
给家人 “明确分工”,各教 1 件事:妈妈:教孩子 “睡前准备”(关电视、读绘本);爸爸:教孩子 “早起穿鞋子”(爸爸力气大,能轻松帮孩子调整鞋子);奶奶:教孩子 “早起叠小被子”(奶奶动作细,适合教简单的叠法);关键:每人教 1 件,妈妈不用 “什么都管”,家人也知道 “自己该做什么”;
不挑 “教得对不对”,只看 “孩子愿意学”:奶奶教孩子穿衣服时,先帮孩子套袖子,妈妈不说 “要让他自己套”,而是说 “奶奶教得真耐心,宝宝跟着奶奶学,真棒”(鼓励家人参与,妈妈少操心);每周跟家人 “聊 1 次”,调整分工:比如 “这周爸爸教孩子穿鞋子,孩子学得挺快,下周我们让爸爸再教他叠袜子好不好?”(根据情况调整,全家配合更顺)。案例:同事以前自己教孩子所有事,头大到哭,后来跟老公分工:她教睡前准备,老公教早起收拾玩具。现在每天早上老公陪孩子收拾,她准备早餐,轻松多了 —— 全家搭把手,妈妈不用独自扛,自然不头大。
很多妈妈觉得 “教孩子头大,是我不够好”,其实不是 —— 教孩子本就不是 “一蹴而就” 的事,也不是 “妈妈一个人的事”。你不用 “教到 100 分”,不用 “什么都自己扛”,更不用 “跟别人的妈妈比”。
比起 “怎么教会孩子”,更重要的是 “怎么让自己教得轻松”:抓 1 个核心不贪多,用孩子的方式教,允许不完美,给自己缓冲,拉家人帮忙。当你不把 “教孩子” 当成 “任务”,而是 “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小事”,当你有家人分担、有自己的节奏,就会发现 “教孩子” 也能不头大,甚至能找到小乐趣。
如果你觉得这些方法实用,不妨转给家里的爸爸、老人,告诉他们 “教孩子不用完美,搭把手就好”;也可以跟家人一起聊聊 “分工”,让每个人都参与进来。你有没有过 “教孩子头大,后来找到轻松方法” 的时刻?比如以前教早起总急,后来用贴纸教就顺了?欢迎在评论区分享,帮更多妈妈少点疲惫、多点轻松~
转载请注明来自Nkqfj,本文标题:《妈妈的小游戏的奥特曼(妈妈教孩子头都大说破嘴没效果想躲5 个方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