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90后妹子北京最近在美国火了,因为她在纽约摆摊卖煎饼,每天能卖1万多人民币!不过对于她卖煎饼这事,有国内媒体却发声批评,说她“胡闹、不务正业”;而美国《纽约时报》在最近报道了她,赞她“制作煎饼堪称一门艺术”。
不惑哥先带你认识一下这位妹子:
就是这个女孩,90后,今年25岁,大学毕业后放着好好的梦工厂制片助理工作不做,辞职后在纽约摆摊卖煎饼,还起了个极具冲击力的名字“飞天猪煎饼”,一天有近万元人民币入账。
创业:不拍电影了 我要卖煎饼
先来看看妹子的创业历程:
她名叫Yolanda Li,高中是在北京人大附中读的,高中毕业以后就跟着父母移民到了美国,大学是在纽约佩斯大学读的艺术史和是商科,这个学校可不一般,商科在纽约州排名第9,毕业生薪酬水平一直位居前列,这样说起来,妹子也算是学霸一枚。
毕业之后,成绩优异的她,到好莱坞公司梦工厂“制片助理”,刚毕业就迈入大公司,看起来职业道路算是一片坦途了,也许以后能在系列电影《功夫熊猫》、《驯龙高手》片尾看到她的名字了。
然而学霸妹子根本不满足,她要折腾自己的事业:“每天打扮得漂漂亮亮按点上班的人生不够给劲啊!”
于是就创立了自己的时尚品牌,专门在网上售卖自己设计的手工饰品,然而以失败告终。
首次创业失败,自信心没有受到打击,反而越挫越勇,寻找下一个项目。
虽然高中毕业后就移民美国,但中国人的胃却难“移民”,年幼时在北京吃过的“煎饼”一直是童年记忆中最每美味的东西。不过环顾纽约街头,有日本寿司、墨西哥卷饼、韩国烤肉、土耳其炒饭、意大利面条、法国面包,可就是没有北京街头常见的“煎饼”,作为一枚吃货,妹子绝逼不能忍。
“老天安排我来美国,一定是为了填补这个空白!”Yolanda Li说。
好吧!就在纽约卖北京“煎饼”!
研发这款煎饼 耗时两年
你以为摆摊卖煎饼很容易?错了。
Li在北京、天津街头学习各种煎饼制作工艺
Yolanda Li花了两年时间做市场调研和产品研发,她走遍了纽约大街小巷,试吃各种产品,寻找纽约人最喜爱的口味,打造自己的煎饼。
“看起来煎饼果子的过程,无非是摊个饼,加点料,裹起来,跟把大象关进冰箱一样简单。但其实门道超多,北京的煎饼会加入白面,天津的豆面偏多,而山东的,则是杂面。比例不同,口感就不一样。”Yolanda Li说。
为了做出最为正宗的北京煎饼,妹子回到了煎饼发源地天津和北京,开始狂吃煎饼,并在天津找了一位煎饼果子师傅,专门学习如何制作出一套完美的煎饼。按她的话说:“要做就做最专业的煎饼,要是我连自己那关都过不了,那还吃个毛线。”
如此钻研产品的代价也是惨重的:她胖了18斤。
以至于到后来,她只要拿起一个煎饼咬一口,就知道酱料的配方。她还学会了和面、单手打蛋、熬酱、熬辣椒油、做薄脆版,她还能区分出煎饼的各种版本:北京版、山东版、天津版。现在她4秒钟摊一个煎饼,3秒钟完成刷酱流程。
4秒钟摊一个煎饼
3秒钟完成刷酱
为了帮红烧肉找到最新鲜上好的猪肉,妹子还联系了纽约曼哈顿最好的创立于1945年的AI BANESE百年老店肉铺。结果因为妹子的红烧肉太好吃,店里的资深老屠夫非要和她学习红烧肉的制作过程, 不然就不卖肉......
“飞天猪”官网公布的肉类供应商:45年历史的老肉铺。
产品研发完成,开始运营吧!
苦逼:清早抢摊位 夜炖红烧肉
产品研发成功,接下来就是如何推向市场。
刚开始,Yolanda Li准备在纽约街头租一个小店面,以固定地点销售煎饼。但作为真正的“宇宙中心”纽约,房租比北京五道口还要高很多。于是Yolanda Li决定让煎饼恢复在它故乡北京的售卖形态:流动小摊。
即便这样,虽然没有城管,纽约摆摊也比北京要严格得多。美国媒体披露的情况是,纽约市目前的执照配额为食品类摊位3000个,这个配额在过去30年里没有任何增长,目前排在申请等待名单上的人已经达到2500名,其中一些已经在等待名单上排了10年的队。
就在4月27日,纽约街头爆发了一场小贩们的游行,抗议政府不发小贩牌照。纽约有大约15000个街头摊贩无法获得营业执照。而原本只需要300美元的申请执照,在黑市的价格是25000美元。美国的街头摊贩有自己的网站和组织,他们时常组织起来与警方对抗:
Yolanda Li的做法是“买壳上市”,之前在做土耳其烤肉生意的人不做了,把餐车买下,刷成了亮骚的萌黄色,车背后还印上了可爱的小猪头,具有鲜明的品牌识别度。
在纽约街头摆摊可不简单,一早就要和来自全世界各地的美食摊贩抢位置,所谓流动摊贩,位置好与坏,生意差别非常大,所以每天天不亮就要出发去抢位置。
现在的Yolanda Li,每天要工作20小时:“现在我每天要亲自炖50磅红烧肉,手工制作200多个薄脆, 日均工作时间超过20个小时, 常常深夜工作到凌晨两点,第二天清晨五六点又要出发。”Yolanda Li这样解释她的工作状态。
国际化摆摊团队:成员来自多国
充分准备后的煎饼,不同凡响。
她给自己的餐车涂上品牌名:“飞天猪”,那是他老爸的外号。
2015年10月,黄色的飞天猪煎饼车开始在曼哈顿街头正式开张。
精心准备的煎饼在纽约大受欢迎。每天的午休和下班时间,妹子的煎饼果子餐车会被人流围个水泄不通, 慕名而来的有来自哥伦比亚大学饥肠辘辘的学生,有当地华侨上班族,还有各种被煎饼果子惊为天人的老外......更有只为一解乡愁的北京人。
“煎饼,正宗好吃不用多说,曼岛独一家。滑柔的面皮和焦脆的果子,在咀嚼中相互辉映,各种秘制酱料的香味,在葱香的催发下,直窜鼻腔,面饼里的豆和蛋,在口腔中发生化学反应。咬下去的第一口,我想起了初中校门口骑着三轮儿摊饼手速 Max 的那位大爷,想起那天夕阳下的奔跑,那是我逝去的青春。”当地华人是这样评论的,煎饼已然上升到了乡愁的高度。
飞天猪的instagram帐号每天发布出摊地点
因为是流动摊贩,现在“飞天猪”每天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公布今天出摊地点,同时还能与用户互动。而且他们还解锁了新技能:除了鸡蛋,你想要什么食材,自己带来,飞天猪都能给你摊到煎饼里。分分钟个性化定制,有没有?
“飞天猪”煎饼价格表
开张不到半年,“飞天猪”煎饼日销量近200个,就按照基本款“北京原味”煎饼8美元一份来算,每天销售额已然超过1万元人民币。
现在她已经有了六个员工,收银员妹子来自墨西哥,清洁员来自非洲科特迪瓦,摊饼专员是一位来自墨西哥的姑娘,然后还有前来兼职的日本妹子、纽约本土白人小哥。。。国际化团队。
更酷炫的是,根据美国《纽约时报》的报道,“飞天猪”已经拿到了风险投资,准备在北京开设分店(分摊儿?),主打优势就是中国人的痛点:食品安全。
“这是一种已经达到纽约市卫生局(New York City’s Health Department)制定的严苛标准的煎饼。我们注重食品安全,要把整条生产线都变成透明的。”Yolanda Li说。
国内媒体评价:“不务正业”
然而,这位华人女孩的励志创业故事,在中国的媒体上却得到了截然不同的评论,有人认为不务正业,有人认为放着“高大上”的好莱坞工作不做,却要在街头折腾卖煎饼,纯粹是“胡闹”。
比如《南方都市报》是这样评论的:
“所谓卖煎饼挣钱,不过是在欧美的中国人开餐馆发财的又一个变体而已。留学生不把几百页讲义念完,却跑出去卖煎饼,就好像听说外国的搜索引擎投资可回收火箭、无人驾驶技术,而中国的搜索引擎却做起了外卖生意一样,让人感到心里不是滋味。”
《南方都市报》 兽兽
《北京晨报》是这么说的:
综合来看,反对的声音还是很高的:其一,出国留学最重要的是学习,卖煎饼会影响学习;其二,如果是学习商业知识的学生,卖煎饼还是可以的。但是,很多卖煎饼的留学生都是和商业不相干的专业。有人说,因为煎饼很赚钱,就去卖煎饼,对于留学生来说是得不偿失的事情,最终的结果会是钱倒是赚到手了,该学习的知识没有学到。
《北京晨报》郭元鹏
而纽约时报是这样说的:
煎饼身世卑微,但制作煎饼却堪称一门艺术。李已经吸引到了来自中国的投资——这也算是跟上了时代潮流。她们打算把事业版图扩大到自己的祖国,那里的消费者从来都无法确定街头食品的来源。
《纽约时报》MICHAEL FORSYTHE
拿到风投 杀回北京
卖煎饼不叫创业?卖煎饼就不能“高大上”?接下来Yolanda Li的规划可能让国内这些评论员大跌眼镜:她马上就要在纽约一家神秘地点开一家非常酷炫的餐厅,而且分店也将开到北京,已经拿到了风险投资。
谁说卖煎饼只是中国人开餐馆的变种?彻底改造北京传统煎饼的生产流程,解决“食品安全”痛点,是不是创新?
“飞天猪”的黄车每天清晨行驶在纽约的街头,没错,就是我!
还是用Yolanda Li的原话来打脸吧:
“没有谁能给你的人生设限,没有谁能规定你应该怎么做,那么多的可能性,试一下又不会死,我是纽约‘煎饼侠’!”
转载请注明来自Nkqfj,本文标题:《煎饼商业版本(90后北京妹子辞掉好莱坞工作卖煎饼)》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